吉林重阳节的来历和庆祝方式融合了传统习俗和地方特色。以下将详细介绍吉林重阳节的来历及其庆祝方式。
古代祭祀活动
祭祀天帝和祖先:重阳节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之前,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和祖先的活动,以感谢天帝和祖先的恩德。
祭祀大火星: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星的仪式。大火星是古代季节星宿标志,在九月隐退,人们通过祭祀送行大火星,以祈求季节的顺利过渡。
历史演变
汉代的传承:汉代时,重阳节的习俗逐渐普及,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将宫中的重阳节习俗带到民间,逐渐形成了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等习俗。
唐代的法定节日:唐代时,重阳节被定为全国性的节日,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描绘了兄弟团聚、相互祝福的场景,彰显了节日的家庭团圆主题。
地方特色的形成
清末民初的移民影响:清末民初,山东、河北等省的移民大量涌入吉林地区,他们带来了各地的重阳节习俗,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形成了吉林地区自己的特点。
庙会和神舞:吉林地区的重阳节习俗包括庙会、神舞等,特别是具有满族特色的神舞演出,这些活动丰富了百姓生活,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登高望远
祈福活动:九月九日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人们在这一天登高祈福,以祈求健康和平安。
家庭活动:登高活动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老人们在晚辈的搀扶下登上高处,欣赏秋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佩茱萸和插菊花
驱邪避灾:茱萸具有驱邪避瘟的功效,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会在头上插茱萸,以祈求平安与健康。
赏菊活动:九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重阳节期间,人们会举行赏菊活动,欣赏菊花的美丽与芬芳,寓意对生命的珍视和对长寿的向往。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其他习俗
庙会和文化活动:吉林地区的重阳节还包括庙会、说书唱戏、打把式卖艺等活动,特别是具有满族特色的神舞演出,这些活动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
文旅活动:现代社会中,吉林还通过举办各种文旅活动,如“我们的节日·重阳”群众性主题文明实践主场活动,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传承和文旅产业发展。
吉林重阳节的来历和庆祝方式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祭祀和祈福活动,还融入了地方特色和现代化活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通过登高、佩茱萸、插菊花、吃重阳糕等多种习俗,吉林重阳节展示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吉林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包括:
1. 登高: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祈福,寓意步步高升,同时也锻炼身体,增进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
2. 赏菊:九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前往公园、花坛等地欣赏菊花的美丽与芬芳,菊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赏菊寓意着对生命的珍视和对长寿的向往。
3. 饮菊花酒:菊花酒是重阳节的传统饮品,具有清热解毒、养生保健的功效,人们会在这一天饮用菊花酒,以表达对健康的祈愿和对节日的庆祝。
4. 吃羊肉面:在吉林省的一些地区,重阳节还有吃羊肉面的习俗,羊肉面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寓意深远,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
5. 祭祖:重阳节与“重阳”祭祀活动密切相关,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敬仰。
6. 庙会活动:在一些地方,重阳节还会有庙会活动,庙会上会有各种表演、小吃和商品,人们可以观看演出、品尝美食、购买物品,享受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7. 敬老活动: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各地会举办各种敬老活动,如为老人送温暖、送祝福等,旨在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吉林重阳节的传说与全国其他地区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传说:
1. 求寿说:据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的侍女贾佩兰被逐出宫,嫁给了扶风人段儒。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戚夫人都会佩戴茱萸、食用蓬饵、饮用菊花酒,以求辟邪延寿。贾佩兰在民间传播了这一习俗,从此人们在重阳节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2. 辟邪说: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东汉时期,汝南县有个叫桓景的人,因家乡发生大瘟疫,父母因此病故。桓景拜师学艺,学成后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这天,他分发茱萸叶和菊花酒给乡亲,带领他们登高避祸。最终,他斩杀了瘟魔,为民除害。从此,人们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以纪念桓景的英勇事迹。
吉林重阳节的美食包括:
1. 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最具代表性的美食,象征“步步高升”和“高寿高福”。它多用米粉、果料等制成,制作方法因地而异,常见的有烙、蒸两种。
2. 栗子糕:栗子糕是重阳节的传统小吃,以栗子泥为主料,制作而成,口感松软细腻,香甜适口。
3. 菊花酒:菊花酒是重阳节的传统饮品,古人认为饮用菊花酒可以祛灾祈福,延年益寿。
4. 煮鸡蛋:在吉林,人们会在鸡蛋上涂上油画图案,用特殊的草木制成的装饰物包裹煮,这些蛋被称为“花蛋”,寓意着愿望彩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