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冬至节气养生食谱 养生须知

天沁

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在这个时节,养生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寒冷的天气中,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人们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下是关于2025年冬至节气的养生食谱和养生须知。

2025年冬至节气养生食谱 养生须知

羊肉炖白萝卜

食材: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五六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适合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脾胃虚寒者食用。

当归生姜羊肉汤

食材:羊肉500克,当归15克,生姜3片,盐适量。

做法:羊肉洗净切块,用开水焯水去血水;将当归、生姜洗净切片备用。将焯水后的羊肉放入砂锅中,加入当归、生姜片和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1小时。

功效:补血活血、温中益气,特别适合阳虚体质者食用。

红枣枸杞茶

食材:红枣25克、枸杞10克。

做法:红枣(去核)与枸杞加入适量清水煎煮。

功效:健脾补肾,补血安神,适合气血不足、手足不温的人群。

核桃芝麻汤圆

食材:糯米粉200克,开水160克,白芝麻、黑芝麻、花生适量,白糖适量。

做法:白芝麻、黑芝麻、花生米炒熟压碎,放入一勺白糖。糯米粉中倒入开水,搅拌并揉成光滑的面团,用保鲜膜盖起来。将面团做成均匀大小的剂子,包入馅儿料收口。

功效:滋补肝肾、润脾肺、润肠道、强筋益气,适合全家人食用。

起居养生

早睡晚起:冬至时节应早睡晚起,以保护阳气,但也要避免过度贪睡导致次日疲惫。

保暖防寒:室内需做好防潮保暖措施,室温控制在18~24℃为宜,并保持适当通风。

适当运动:适度运动,避免在寒冷、风大的地方过度锻炼,以免耗散阳气。可以选择温暖时段进行快走、慢跑、八段锦、易筋经、太极等锻炼。

饮食养生

温补为主:冬至时节,人们应遵循着吃水饺的风俗以纪念“医圣”张仲景的善行,在饮食上可选择适量食用羊肉、狗肉、鸡肉等温肾壮阳的食物及橘子、柚子等应季水果来调养身体。

适量摄入:注意不要暴饮暴食,调料不宜过咸,且应避免食用寒凉食物以免耗伤阳气。

补充水分:冬季气候干燥,人体水分流失快,需适量饮水,每天补水1500-1700毫升。

情志养生

保持平和心态:冬季属水,与肾相应。恐惧情绪会影响肾的封藏功能,进而影响健康。冬至期间应保持心态平和,做事冷静,避免产生过度恐惧情绪。

冥想与深呼吸: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冬至时节是养生的重要时期,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人们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通过早睡晚起、保暖防寒、适度运动、温补饮食、适量补充水分、保持平和心态和适当的心理调节,可以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保持身体健康。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2025年冬至节气有以下传统习俗:

北方吃饺子:冬至吃饺子是中国北方的传统习俗,寓意着“消寒”和“团圆”。

南方吃汤圆:在江南地区,冬至吃汤圆象征着团圆和温暖,汤圆内常包有甜蜜的馅料,如红豆或花生。

酿酒:苏州等地的传统习俗是在冬至夜喝冬酿酒,这是一种用糯米或黄米加桂花酿造的米酒。

九层糕祭祖:在台湾,冬至有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人们用糯米粉捏成各种动物形状,象征吉祥如意。

冬至节气养生有以下禁忌:

1. 忌整天不开窗:长期不开窗会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病毒和细菌,增加感染的风险。

2. 忌洗澡时间过久:洗澡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心脏缺血、缺氧,尤其是老年人,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

3. 忌过早去锻炼:冬季早晨气温较低,血管收缩,过早锻炼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建议选择午后进行适量运动。

4. 忌憋在家不出汗:长期不出汗会导致体内积热,容易引发上火等症状,适量运动有助于调节体温。

5. 忌熬夜不午休:冬季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阳气的保存与生长。

6. 忌情绪起伏大:情绪激动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保持心情平稳对健康至关重要。

7. 忌进补过度:过度进补容易导致体内燥热,应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当的补品,避免盲目跟风。

8. 忌蒙头睡觉:蒙头睡觉会导致空气不流通,影响呼吸,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呼吸不畅。

以下是2025年冬至节气养生的食谱推荐及制作方法:

1. 羊肉萝卜水饺

材料:羊肉400g,青萝卜700g,面粉800g,胡椒粉1小把,鸡蛋1个,油、盐、姜、葱、花椒粒、十三香、香油、糖、味精适量。

做法:

1. 羊肉剁馅,加一个鸡蛋、适量胡椒粉、盐、生抽、十三香、糖,搅拌均匀。

2. 花椒水分次倒入肉馅中,用筷子使劲搅拌,使其上劲绞成肉糜。放冰箱腌一夜。

3. 面粉中加一小勺盐,分次加入温水,揉成三光面团。盖保鲜膜醒2小时。

4. 取出羊肉馅,加入姜末、葱搅拌。

5. 青萝卜擦成丝,剁成碎粒,挤干水分。加入羊肉馅,再加入香油、葵瓜子油、盐、味精,搅拌均匀。

6. 将面团制成等大的剂子,压扁擀成中间厚四周薄的面饼,面饼上放入肉馅,包成饺子。

7. 锅内清水烧开,加一勺盐,放入饺子,煮开分次加三次凉水,饺子就煮好了。

功效:温中健脾,消食化积,利尿通便。

2. 花生芝麻汤圆

材料:糯米粉200克,开水160克,白芝麻、黑芝麻、花生适量,白糖适量。

做法:

1. 白芝麻、黑芝麻、花生米炒熟压碎,放入一勺白糖。

2. 糯米粉中倒入开水,搅拌并揉成光滑的面团,用保鲜膜盖起来。

3. 将面团做成均匀大小的剂子,取一个面剂子用拇指跟食指整理成一个窝,包入馅儿料收口。

4. 锅中烧水,放入少量的生姜丝煮开,放入汤圆,大火煮至汤圆全部漂浮在水面就熟了。

5. 黑白芝麻用小火炒熟,放入适量的白砂糖,搅拌均匀。

6. 将煮开的汤圆盛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碗中,再将准备好的芝麻白砂糖均匀撒入即可。

功效:滋补肝肾、润脾肺、润肠道、强筋益气。

3. 党参黄芪乌鸡汤

材料:乌鸡 350克、党参 20克、黄芪 10克、红枣 20克、枸杞子 5克、当归 3克、盐 8克、圆肉 20克、姜适量。

做法:将鸡肉切成小块,与党参、黄芪、枸杞、生姜加水同煮,先用大火,煮开后,改文火慢煮1-2小时左右,加入调味品。

功效:适用于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腰膝酸软、气短乏力等症状。

4. 当归首乌鸡汤

材料:鸡肉300克,首乌15克,当归15克,枸杞15克,姜、葱、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鸡肉切成小块,与首乌、当归、枸杞、生姜加水同煮,先用大火,煮开后,改文火慢煮1-2小时左右,加入调味品。

功效:适用于血虚体弱、月经不调、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状。

5. 银耳鸡汤

材料:银耳10克,鸡肉100克,盐等调味品。

做法:先将银耳用清水泡软,然后与鸡肉加水同煮,大火煮开,改小火煮半小时,加入调味品。

功效:适用于气血亏虚、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头晕目眩等症状。

6. 双鞭壮阳汤

材料:牛鞭50克,狗鞭10克,羊肉50克,母鸡肉50克,肉苁蓉6克,枸杞10克,菟丝子5克,料酒少许,花椒、姜、葱、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牛鞭、狗鞭漂洗干净,切成小块,将羊肉、母鸡肉切成小块,加入花椒、姜、盐等调味品,同入锅内煮,先用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熬煮一小时左右,将肉苁蓉、枸杞、菟丝子用纱布袋包好,放入锅内同煮,煮至牛鞭、狗鞭、羊肉烂熟,捞出药袋,即可吃肉饮汤。

功效:适用于肾气不足、肾阳亏损、、腰膝酸软等症状。

7. 粟米龙眼粥

材料:粟米1000克,粳米50克,龙眼肉15克。

做法: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将粟米去壳,淘洗干净入锅,加入龙眼肉,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熬熟,加入白糖搅匀。

功效:适用于心肾精血不足、心悸、失眠、腰膝酸软等症状。

8. 姜丝枸杞炒山药

材料:山药350克、枸杞30克、姜25克、植物油15毫升、盐、味精各2克。

做法:将山药去皮切片,入沸水焯过;枸杞子用水泡开;姜去皮切丝;将锅内加植物油烧热,加姜丝炒香,放入山药片炒,加入枸杞、盐、味精炒熟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以利消化。

9. 麻油拌菠菜

材料:菠菜1斤,食盐、麻油适量。

做法:菠菜洗净,开水焯熟,捞出入盘,加入适量食盐,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