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结婚习俗丰富多彩,融合了多种文化和历史背景。以下将详细介绍东北结婚习俗的各个方面,包括择日、迎亲、送亲、结婚和回门等环节。
择吉日
在东北,结婚的日子被称为“正日子”,通常由新郎家选择。非正日子称为“待客日”,由新娘家定,一般提前三至四天。待客日当天,准新郎要在新娘家待上一整天,招待女方家的亲朋好友,女方家长会大摆宴席。
择吉日在中国传统婚礼中非常重要,象征着吉祥和顺利。东北地区的择日习俗也体现了对婚姻美好生活的祝愿。
待客日
待客日当天,新郎新娘需穿上礼服,主持人、司仪和嘉宾代表上台发表讲话,标志着婚礼的正式开始。散席后,新郎返回自己家中,等待结婚当天与新娘团聚。
待客日不仅是婚礼的预演,也是新郎与女方家庭正式见面的重要时刻,体现了双方的友好和尊重。
抢头
迎亲越早越好,有“抢头”之说。新郎迎亲的时间由占卜确定,通常选择带有“八”和“九”的数字,寓意发财和长久。新郎接亲的人数必须是单数,娶回老婆后人数凑成双数。
“抢头”习俗反映了东北人对婚姻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时间的尊重。
迎亲礼物
新郎需带上离娘肉、鱼、大葱和粉条等礼物,寓意离娘肉表示女儿离开娘家,鱼和大葱象征生活富足,粉条象征长长久久。这些礼物不仅具有实际意义,还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对新娘家庭的尊重和对新婚生活的美好祝愿。
新娘弟弟的角色
新娘的弟弟必须参与送亲,坐在婚车上叫“压车”,新人需给其大红包。妈妈不能送女儿出嫁,只有爸爸可以。新娘弟弟的参与和“压车”习俗不仅增加了婚礼的趣味性,也体现了新娘家庭对女儿的重视和祝福。
哭嫁
新娘的妈妈在送女儿出嫁时要哭嫁,如果女儿也哭了,象征着娘家人富裕起来,这被称为“洒金豆子”。哭嫁习俗反映了母亲对女儿的不舍和对女儿未来幸福生活的祝愿,同时也增加了婚礼的情感色彩。
改口和戴花
新娘进入新房后,必须给婆婆戴花并改口叫爸妈,改口费通常为1001元,寓意新娘是“千里挑一”。新房内所有箱子和柜子都会堆上,寓意富贵。
改口和戴花习俗不仅是对新娘身份的确认,也是对新娘未来婚姻生活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和对新婚家庭的祝福。
吃长寿面
新人要吃新娘家煮的长寿面,必须互喂,如果新娘家有亲弟弟,会去抢长寿面吃,以借取新人的喜庆和福气。长寿面习俗象征着新婚夫妇的长久和幸福,同时也增加了婚礼的欢乐气氛。
回门时间和礼物
东北的回门习俗与其他地方相似,一般在婚后三天,新郎陪新娘回娘家,必须在太阳下山之前回到男方家。如果新娘家离得较远,可能需要九天后才能回门。
回门习俗不仅是对新婚夫妇的考验,也是对双方家庭的尊重和对婚姻生活的祝福。
回门礼物
回门时,新人需带一些小礼品,如活鲤鱼、粉条和酒,寓意年年有余、好日子长远和天长地久。回门礼物的选择不仅体现了对女方家庭的尊重,也表达了对新婚夫妇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东北地区的结婚习俗丰富多彩,融合了多种文化和历史背景。从择日、迎亲、送亲、结婚到回门,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祝愿。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东北人对婚姻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家庭、长辈和传统文化的尊重。
东北结婚习俗中的“坐炕头”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的传统环节。以下是对这一习俗的详细介绍:
“坐炕头”的寓意
寓意福气和温暖:在东北文化中,炕头被视为家庭中最为温暖、舒适的地方,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新婚夫妇坐在炕头上,寓意着他们将共同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寓意家庭团圆和美满:炕头作为家庭成员聚集的地方,新婚夫妇坐在炕头上,也寓意着家庭的团圆和美满。这不仅是对新婚夫妇的祝福,也是对整个家庭的美好期望。
“坐炕头”的讲究
新婚夫妇需安静地坐着:在坐炕头的过程中,新婚夫妇需要保持安静,不能随便讲话。这象征着他们在婚后生活中要保持和谐、稳定的关系,避免争吵和矛盾。
坐炕头的时间越长,福气越多:有一种说法认为,新婚夫妇在炕头上坐的时间越长,他们获得的福气就越多。有些家庭会鼓励新婚夫妇在炕头上多坐一会儿,以积累更多的福气。
新郎和新娘一起坐炕头,福气会加倍:如果新郎和新娘一起坐炕头,那么他们的福气将会加倍。这体现了东北文化中对夫妻和谐、共同生活的重视。
东北结婚的禁忌丰富多彩,反映了人们对婚姻的美好期望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禁忌:
婚前准备
安床:安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同睡在新床上,否则认为不吉利。
新娘衣物:新娘的衣服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婚礼当天
新娘吃喜饼:新娘切记不可吃男方送来的喜饼,因为这样象征把自己的喜气吃了。
上香:女方上香时,尽量不要将香头插歪,假如歪了,也不要将香拔出、再插一次,因为二次上香有再婚的意思,对于初婚的新人来说是不吉利的。
说“再见”:婚礼结束亲友离去时,新人与亲友都不可以说:“再见”,因为“再见”二字有分手与离别的含义。
串门:新娘子蜜月里不需到亲友家串门的禁忌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因为一般人对蜜月里的新娘都有一种忌讳心理,认为是对别人不太吉利的。
孕妇送亲:成亲之日,新娘出门时,孕妇不能相送,因为古时人们认为孕妇象征着血光,孕妇送亲会为新人带来血光之灾。
回门:婚后三日新郎会陪妻子一起回娘家,这叫“回门”。而需要注意的是“回门”当天必须在日落之前赶回夫家,忌夫妻一起留宿娘家。
婚后
婚后三日内留宿娘家:婚后三日,新人回门,须在当天日落以前赶回夫家,不能留宿。
新娘的镜子:新娘的镜子也忌借给他人。
新婚四个月内:新娘不可参加任何婚丧喜庆的仪式,以免冲喜。
东北结婚仪式中常见的传统游戏包括:
1. 接亲游戏:
投壶:新郎或伴郎在一定距离以外,3分钟内累计投入10箭即算作成功。
唱歌:新郎或伴郎唱一首与爱情有关的歌曲,如果唱得不好听,伴娘可以要红包。
华容道或鲁班锁: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开华容道或鲁班锁即可。
五子棋:新郎、伴郎团和新娘或伴娘团分别派出一人,五子棋对战,男方赢则可通关。
你画我猜:伴娘出题伴郎画,然后新郎猜,5分钟内答对5题即可通关。
对对联:伴娘说出上联,新郎或伴郎对出下联,答不上就发红包。
诗词接龙:新娘指定一个字,新郎及伴郎轮流作答,说错或答不出来就要给红包。
2. 婚礼环节游戏:
击鼓传花:一个人配合音乐击鼓,传递新娘的手捧花,音乐停,接到手捧花的人要上台即兴表演节目。
123木头人:一个人蒙眼,叫123,这时候其他人可以行动,要尽快到达终点,当蒙眼的人叫木头人,转过身的时候,他要看到其他人不能动,直至他再次回头蒙眼。
呼啦圈:在舞池里放上几个呼啦圈,客人可以尝试转圈,增加互动性。
传糖果:新郎用嘴去衔接喜糖给新娘吃,一共得吃二十粒,考验默契。
“白头偕老”:在一个大圆盘里盛满面粉,埋一颗糖果,新郎新娘采取吹面粉的方式把糖果找出来,寓意白头偕老。
3. 闹洞房游戏:
传声筒:新郎及其他伴郎戴上耳机,留下一人接收原始信息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听到的内容用肢体语言或方言传递给下一个人,最后一人猜对得分。
真心大巡游:新人一人抱着另外一人,飞奔绕场,增加婚礼的趣味性。
含冰求戒:将戒指放在冰格内制成冰粒,涂上蜜糖和辣椒,新人一同含着冰粒,直至溶解,取出戒指为对方戴上,并大声说:“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