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的改名日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标志着学校在发展和提升其教育地位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以下是关于上海师范大学改名日期的详细信息。
1984年10月16日
上海师范大学的前身是上海师范学院,根据多方努力,上海市人民和教育部批准了学校更名,并于1984年10月16日学校30周年校庆时正式挂牌。
这一日期不仅是学校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也象征着学校在教育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选择在30周年校庆时更名,显示了学校对其发展历程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期望。
教育体制改革
1984年,学校开始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改革举措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教育体制改革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机会,使得学校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扩大对外交流
为了尽快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基础人才的需要,开创办学新局面,扩大对外交流,学校于1984年7月6日和8月1日分别呈文上海市教育局和市教育卫生办公室,申请将上海师范学院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
改名不仅是为了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更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提升学校地位
学校的更名标志着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将为社会承担更繁重的任务。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不仅提升了学校的行政级别,也增强了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在教育资源分配和学术研究方面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机会。
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的学科综合性程度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和规格也日趋多样化。更名后,学校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各个学科的协调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上海师范大学的改名日期是1984年10月16日,这一日期不仅是学校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也标志着学校在教育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通过改名,学校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行政级别和知名度,还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时名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以下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
1954年7月: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创建的第一所地方性高等师范学校。
1956年7月: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扩建为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和上海第二师范学院,这是上海最早培养大学本科师范生的地方高校。
1958年7月:上海第一、第二师范学院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学院。
1972年至1978年:上海师范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校合并,成立新的上海师范大学。
1978年:恢复上海师范学院建制。
1984年:上海师范学院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
1994年10月:与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合并成立新的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师范大学的校徽和校歌是学校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以下是关于上海师范大学校徽和校歌的详细介绍:
上海师范大学校徽
设计元素:上海师范大学的校徽以英文校名“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中的首字母“SNU”为构图元素,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寓意“师道永恒、止于至善”。
寓意:“SNU”通过艺术变形构成上海市花——白玉兰花形,象征本校的地域特征;“N”“U”两字母相互穿插,象征教学相长、育人为本和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办学理念;标志中心是一虚形“O”,代表学校发展的新起点,既象征虚怀若谷的治学态度,又象征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上海师范大学校歌
歌词:上海师范大学的校歌歌词由张斌、任仲伦填词,方之江谱曲。歌词描绘了黄浦江畔春风荡漾,师生们在播种希望的场景,体现了学校严谨求实、勤奋好学的校风,以及文明健康、为人师表的育人理念。
创作背景:校歌由著名语言学家张斌教授和原中文系任仲伦教授于50周年校庆时作词,由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主任申林教授谱曲。这首歌以其独特的个性,催人奋进的歌词,优美的旋律和雄伟的气势,将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和宗旨融入其中。
上海师范大学的校徽和校歌不仅代表了学校的形象,也是学校精神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师大人自强不息,创造未来,创造辉煌。
上海师范大学的知名校友遍布各个领域,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校友:
政治界
李源潮: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
王沪宁: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崔天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
唐振琪:曾任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驻希腊大使。
翁孟勇:交通运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冯国勤:上海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君如:中央党校副校长、研究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梁国扬:中国侨联副主席,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全国台联党组书记。
沙海林: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
徐麟:贵州省委书记。
学术界
褚君浩: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理学院院长。
张建中: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兼教授。
胡敏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原新东方总裁兼校长。
朱杰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陈圣来: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席。
唐力行: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美国纽约大学外语教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刘强:同济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诗学研究中心主任。
高继胜:清华大学房地产EMBA班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AFR)产业金融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工商界
龚如心:亚洲女首富、慈善家、企业家,前香港华懋集团主席。
王建军: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方杰:奥普控股集团(香港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杭州侨商协会会长。
任仲伦: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
祝学军: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裁。
钮卫平: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周卫红: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文艺界
范冰冰:中国知名女演员,国际知名影星。
严屹宽:演员、歌手,2008年获得最具人气演员奖。
赵薇:大陆影视女演员,在影、视、歌、导四个领域都有成就的多栖明星。
赵奕欢:人气小天后,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主演系列电影《青春期》。
陈思诚:中国大陆男导演、演员、编剧,代表作《士兵突击》、《北京爱情故事》。
这些校友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上海师范大学赢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