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农历六月有什么节气?大暑节气的讲究

天沁

2025年农历六月有多个节气,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暑节气。以下将详细介绍大暑节气的含义、特点、风俗习惯和养生建议。

2025年农历六月有什么节气?大暑节气的讲究

大暑节气的含义

大暑的定义: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最后一个阶段,通常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的时期。

“暑”的含义:“暑”表示炎热,大暑即大热,意味着夏季的最炎热时期。

大暑节气的特点

高温酷热:大暑期间,气温极高,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很多地方的气温可达35℃以上,甚至在一些极端情况下,部分地区气温会突破40℃。

降雨集中:大暑时节,受夏季风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雨季,降雨较为集中,往往会出现大到暴雨天气。

潮湿闷热:由于高温和大量降水,空气湿度明显增大,天气呈现出又湿又热的特点,人们会感到呼吸不畅,体表汗液难以蒸发,闷热感十足。

饮食习俗

吃凉性食物:大暑时节,民间有吃凉性食物消暑的习俗,如广东的烧仙草、台湾的凤梨等。

吃热性食物:在一些地区,大暑时节偏要吃热性食物,如福建莆田的荔枝、羊肉和米糟,认为可以驱除暑湿。

伏茶:伏茶是三伏天喝的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晒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

其他习俗

烧伏香:大暑这天要去庙里祈祷风调雨顺,求雨消暑。

送“大暑船”:这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许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意在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

斗蟋蟀: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防暑降温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尽量避免在中午时分外出,采取防晒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遮阳镜、涂抹防晒霜等。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

饮食调养

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睡眠,减少熬夜。

多吃清热解暑食物:如苦瓜、西瓜、冬瓜等,喝绿豆汤、荷叶粥等也有助于清热祛湿。

养生小妙招

适当运动:在大暑前后,天气往往闷热、潮湿,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等强度适中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中暑”,保持心平气和,适当进行心理调节。

2025年农历六月的主要节气是大暑,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大暑节气具有高温酷热、降雨集中和潮湿闷热的特点。民间有许多风俗习惯,如吃凉性食物、喝伏茶、晒伏姜等,以应对高温和湿气。养生方面,建议避免高温时段外出、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多吃清热解暑食物,适当运动和保持情绪稳定。

2025年农历六月的重要节日包括:

1. 农历六月初六(公历6月30日):天贶节、翻经节、姑姑节、小白龙探母。这一天,扬州等地有“晒伏”的习俗,即利用高温天气晒晒家中的棉衣被褥和换季衣物,称为“六月六,晒大伏”或“六月六,家家晒红绿”。

2. 农历六月初八(公历7月2日):世界食品安全日。

3. 农历六月初九(公历7月3日):世界海洋日。

4. 农历六月十七(公历7月12日):南鲲鯓池二王爷千秋、梨园祖师降、池府千岁圣诞、十二面观音世现。

5. 农历六月二十三(公历7月17日):马王诞、火神诞辰、祭火德星君、南极王夫人降、韩国制宪日、南无清凉宝海庆音观世音菩萨示现。

6. 农历六月二十四(公历7月18日):哈尼族苦扎扎节、观莲节(莲花生日)、王灵官诞、和合二仙诞、火把节、南极大帝圣诞、曼德拉国际日、二郎神诞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圣诞、玄灵高上帝万寿关圣帝君圣诞、西秦王爷千秋、谢灶神。

大暑节气,作为夏季的尾声,不仅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和饮食文化。以下是对大暑节气传统习俗和饮食讲究的详细介绍:

传统习俗

烧伏香:在大暑节气,气温达到顶峰,农作物生长旺盛,同时也是旱涝、风灾等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们会进行烧伏香的活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神灵的庇佑。

喝伏茶:伏茶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多种中草药煮制而成的茶水,具有清凉祛暑的功效。在炎热的夏季,尤其是大暑时节,民间有饮用伏茶的传统习俗,以帮助消暑降温。

晒伏姜:伏姜是山西、河南等地的传统习俗,人们将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混合,装入容器中,置于阳光下晾晒。待充分融合后食用,伏姜不仅具有温暖保健的作用,还能有效治疗老寒胃、伤风咳嗽等症状。

送大暑船: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尤其是台州渔村的独特习俗。人们会制作一艘缩小版的“大暑船”,装载着祭品,将其送至海边,寓意着送走“五圣”,保佑海上作业的安全和平安。

斗蟋蟀:大暑时节,蟋蟀数量增多,成为乡村田野中常见的景象。许多地方的人们会在这个时候进行斗蟋蟀的活动,以此作为消遣娱乐的方式。

赏荷泛舟:在京津、江浙等地,大暑时节还有赏荷泛舟的习俗。人们乘船在荷花丛中穿梭,享受清凉的湖风和美丽的荷花景色,度过一个悠闲的夏日时光。

饮食讲究

吃仙草:仙草,又名凉粉草或仙人草,是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大暑时节的传统食物。仙草具有消暑解毒的功效,其茎叶晒干后可制成烧仙草或仙草冻,是夏季常见的消暑甜品。

吃凤梨:在台湾,大暑期间有吃凤梨的习俗。由于凤梨的闽南语发音与“旺来”相似,人们认为食用凤梨可以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

喝暑羊:山东部分地区在大暑这天有喝羊肉汤的习俗,即“喝暑羊”。羊肉汤营养丰富,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适合在炎热的夏季食用。

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福建莆田在大暑时节有“过大暑”的习俗,人们会食用荔枝、羊肉和米糟。荔枝富含维生素,羊肉滋补身体,米糟则有助于消化,这些食物共同构成了大暑时节的特色饮食。

喝老鸭汤:民间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大暑时节食用老鸭汤具有滋阴清热、补虚劳的功效。老鸭汤常用莲藕、冬瓜、芡实、薏苡仁等食材煲制,既美味又健康。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炎热的时期。在这个时节,养生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大暑节气养生的建议:

起居养生

晚睡早起:顺应夏季的自然气候,晚睡但不应迟于23时,早上5~6点起床。

午睡:有条件的话,每天中午睡上半小时至1小时,有助于缓解疲劳,恢复精力。

避风:睡觉时避免风扇或空调直吹,不睡地板,不野外露宿。

饮食养生

消暑清热:多吃绿豆汤、西瓜皮凉茶等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食物。

健脾祛湿:食用晒伏姜、薏米茶等有助于健脾祛湿的食物和茶饮。

清淡饮食: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多吃新鲜蔬果,保持饮食均衡。

运动养生

适量运动:进行太极拳、散步等和缓的运动,注意补充水分。

避免高温时段:尽量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户外活动,避免中午阳光直射。

情志养生

调节情绪:通过五音疗法、瑜伽等方法放松精神,避免“情绪中暑”。

保持心静:心态宜清静,避免不良刺激,做到“心静自然凉”。

其他养生要点

防暑降温:注意室内通风,合理设置空调温度,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皮肤护理:勤洗勤换贴身衣物,避免汗疹、痱子等皮肤病。

冬病夏治:利用大暑阳气旺盛的时机,进行穴位敷贴等中医调理,预防冬季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