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大暑的古诗词4言绝句 大暑的歇后语

天沁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最后一个阶段,通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这一时期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时段,气温高、湿度大、雷暴频繁。以下是关于大暑的古诗词、歇后语、气候特点、养生方法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24节气大暑的古诗词4言绝句 大暑的歇后语

《乙未六月大暑》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人力回元造,生生实所凭。

这首诗描绘了夏季的炎热和人们对雨水的期盼,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无奈和对生命的依赖。

《大暑》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诗人通过描述炎热的夏日和寻找清凉之地,表达了对暑热的感受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诗人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秋天即将到来的期待和对暑热的无奈。

咸物返潮天将雨

桃树出胶,大雨要到。六月盖棉被,新米倒比陈米贵。鸡愁雨,鸭愁风。青蛙哇哇叫,大雨要来到。

这些歇后语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夏季天气变化的特征和人们对雨水的期盼。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这些谚语反映了对大暑时节气候特点的观察和对农作物生长的理解。

高温酷热

大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雷暴频繁是其主要的气候特点。这一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高温酷暑之中,农作物生长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旱、涝、风灾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高温酷热是大暑的主要气候特征,这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都有重要影响。

湿热交蒸

大暑时节,湿热交蒸达到顶点,天气闷热难耐,但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湿热交蒸的气候条件虽然难以忍受,但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积极作用,体现了自然界的平衡。

防暑降温

大暑时节,人们应采取各种方法来防暑降温,如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使用竹席、蒲扇等。防暑降温是大暑养生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避免中暑和其他相关疾病。

饮食调养

大暑时节,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西瓜、丝瓜、冬瓜等解暑生津的食物,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盐分。饮食调养是大暑养生的重要方面,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高温天气。

大暑作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具有高温酷热、湿热交蒸的气候特点。古代诗人通过古诗词表达了对暑热的感受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歇后语则生动地描绘了夏季天气变化的特征。大暑时节,人们应采取防暑降温、饮食调养等措施来应对高温天气,保持身体健康。

大暑节气,作为夏季的尾声,不仅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承载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以下是一些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

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

饮伏茶:伏茶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具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是三伏天里不可或缺的饮品。

晒伏姜:伏姜是将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晾晒至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

烧伏香: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喝暑羊:在山东南部地区,大暑节气有喝羊肉汤的习俗,称为“喝暑羊”,具有健脾益气、温补肾阳的功效。

吃仙草: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具有神奇的消暑功效。

送“大暑船”: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送“大暑船”的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

吃荔枝“过大暑”: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

吃凤梨: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且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象征着平安吉祥、生意兴隆。

大暑时节,天气炎热,养生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大暑时节的养生建议:

调整作息

晚睡早起:顺应气候变化,最佳状态应该是晚睡早起。

午睡: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午睡,有助于改善脑部供血系统的功能、增强体力、消除疲劳。

饮食调理

清淡饮食:饮食宜清淡,荤素搭配,可进食鸭肉、鲫鱼、瘦肉、薏苡仁、银耳、蘑菇等。多食西瓜、瓠瓜、丝瓜、冬瓜等解暑生津的食物。

多吃苦味食物: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苦荞麦等,具有清热解暑、健脾开胃的作用。

多喝水:大热天人体水分消耗大,需及时补充水分,可饮用绿豆汤、菊花茶等。

运动适量

适度运动:运动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多做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避免在烈日下剧烈运动。

室内运动:最好多进行室内运动,或在晨起及傍晚气温较低的时间外出活动。

调养心神

保持平和心态:高温天气容易使人心情烦躁,应注意调养心神,保持心态平和。可以进行、冥想等放松身心的活动。

防止情绪中暑: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特别是老年体弱者,要注意防止“情绪中暑”的产生。

养生习俗

喝暑羊:山东部分地区有在大暑这一天喝羊肉汤的习俗,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有益健康。

吃仙草: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具有神奇的消暑功效。

大暑节气有许多著名的古诗词,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例子:

唐代

1. 《销夏》 白居易

```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

2. 《夏日闲放》 白居易

```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

3. 《登殊亭作》 元结

```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

4. 《大暑》 元稹

```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

宋代

1. 《大暑》 曾几

```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

2.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司马光

```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

3. 《满江红·大暑》 刘将孙

```

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

虽只是、鹏抟九万,天池春碧。

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

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

公去也,宁怀别。人感旧,情空切。

但岁寒松柏,相期茂悦。

好在莫偿尘土债,风流宁可金门客。

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

4. 《水调歌头·大暑退》 刘辰翁

```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

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