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拜织女供奉的五子是指桂圆、红枣、榛子、花生和瓜子。拜织女的流程包括准备祭品、沐浴斋戒、摆设供桌、焚香祭拜和分食五子等环节。
桂圆
桂圆有开胃益气、养血健脾、补心安神、补虚长智之功效。古人认为它久服可以使人聪明、保持年轻。桂圆壳祛风,桂圆核祛湿,桂圆肉补血,用整桂圆泡茶,补泄平衡,适合想补血又怕湿气的人食用。
桂圆作为供奉品,不仅因其营养价值高,还因其具有多种药用功效,象征着健康和长寿。
红枣
红枣是食物中的甘草,能调和药性,解药毒。吃枣时最好不要去掉枣皮,要连同枣皮一起吃才有补血作用。红枣的补血和调和药性的特性使其成为供奉品中的重要一环,寓意着祈求身体健康和气血充足。
榛子
榛子有“坚果之王”的美称,《开宝本草》说它“主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饥,健行”。榛子富含营养,能够增强体力和健康,象征着力量和活力,是供奉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花生
花生又名“长生果”,既可以补气血又可以健脾胃,还能润肺、润肠、润肤。花生具有多种食用和药用价值,象征着健康和长寿,是供奉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瓜子
瓜子在《本草纲目》及各大中药辞典记载中,具有清肺化痰、润肠通便等功效。瓜子的药用价值在于其能够清理肺部和肠道,象征着清洁和健康,是供奉品中常见的成分。
准备祭品
在七夕节当天晚上,于月光下摆设一张桌子,桌上摆放三杯茶、酒水、水果及千层糕,上面再放置五子(桂圆、红枣、核桃、花生和瓜子),此谓取子孙旺盛之意。
祭品的准备不仅是为了供奉织女,更是为了祈求家庭幸福和子孙兴旺。
沐浴斋戒
所有参加者须沐浴妥当,以凉开水滴入净精油或者使用清心定神沐浴露沐浴,根据所求之事随身携带有助于自己的五行香包。沐浴斋戒是为了净化身心,表示对织女的和对神灵的尊重。
摆设供桌
桌上再布置一对花瓶,插入鲜花,摆上八卦炉,内部点燃一片如意香(不必插香)。供桌的布置讲究美观和庄重,鲜花和香炉的布置增加了仪式的仪式感。
焚香祭拜
吉时到,点燃红蜡烛。焚香祭拜后,大家可围坐桌前,分食五子,最好五种都要吃,同时默默的祈祷自己所求之事。焚香祭拜是仪式的核心环节,通过焚香表达对织女的敬仰和祈求。
分食五子
分食五子不仅是为了品尝美食,更是为了吸收五子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祈求健康和幸福。分食五子象征着共享神赐的福祉,祈求个人和家庭的幸福与健康。
七夕节拜织女供奉的五子包括桂圆、红枣、榛子、花生和瓜子,这些供品不仅具有营养价值,还寓含了美好的祝愿。拜织女的流程包括准备祭品、沐浴斋戒、摆设供桌、焚香祭拜和分食五子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充满了仪式感,体现了对织女的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夕拜织女的时间是在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具体来说,仪式通常在夜晚进行,尤其是在月光下进行,因为织女星在夜晚最为明亮,便于人们仰望和祭拜。
拜织女的习俗
准备工作:参与者需要提前斋戒一天,沐浴净身,并准备好供品,如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核桃、花生和瓜子)等。桌上还会摆放一对花瓶,插入鲜花,并在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仪式过程:在吉时到来时,点燃红蜡烛,焚香祭拜后,大家围坐在桌前,一边享用供品,一边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愿。少女们通常希望获得美丽和智慧,少妇们则希望早日怀孕或家庭幸福。
注意事项:在进行拜织女仪式时,参与者应保持的心态,一次只能选择一种愿望,不可贪心过度。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或七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其传统习俗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乞巧活动
穿针乞巧:女子在七夕之夜对月穿针,以乞求心灵手巧和美满姻缘。
喜蛛应巧:将蜘蛛放在盒内,次日观察其是否结网,以判断是否得巧。
投针验巧:将针投入水中,观察针影形状,以预测智巧。
种生求子:在七夕前几天种植粟米种子,待其发芽后,用以祈求子嗣。
拜织女
仪式流程:少女和少妇们在七夕之夜摆设供品,焚香礼拜织女星,祈求智慧、美貌和美满婚姻。
结盟习俗:古时有凑齐七位姐妹在月下义结金兰的习俗,象征友谊长存。
拜魁星
魁星信仰:魁星被视为掌管文运的神祇,读书人在七夕这天祭拜魁星,祈求学业有成。
其他习俗
晒书晒衣:古人认为七夕晒书、晒衣可避免虫蛀,同时也有展示财富之意。
为牛庆生:儿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以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
吃巧果:七夕节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象征心灵手巧。
染指甲:用花草染指甲,寓意美丽和生育。
接露水: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传说露水可使人眼明手快。
储七夕水:在七夕早晨取井水或泉水储存,认为此水具有神奇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