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喝桂花酒的由来 吃桂花糕家庭甜蜜富贵吉祥

天沁

中秋节喝桂花酒和吃桂花糕的习俗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象征意义。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两个传统习俗的由来和寓意。

中秋喝桂花酒的由来 吃桂花糕家庭甜蜜富贵吉祥

文化寓意

团圆和美满: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桂花酒象征着家庭团圆和美满。桂花花的香气和味道能勾起人们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喝桂花酒寓意着家庭和睦、幸福长久。

尊敬和感恩:桂花酒在清朝时期是皇帝的御用酒,象征着尊贵和吉祥。在中秋节期间,人们用桂花酒来祭拜祖先,表达对长辈或尊者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季节特色

应季之选:中秋时节正是桂花盛开之际,桂花的香气最为浓郁。用新鲜的桂花酿制或浸泡的桂花酒,味道醇厚,香气四溢,非常适合在中秋团圆的场合饮用。

口感适宜:桂花酒通常口感醇厚,甜度适中,酒精度数相对较低,适合与家人一起品尝,增添节日的氛围和乐趣。

历史传承

古老传统:喝桂花酒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屈原的《九歌》中就有“援骥斗兮酌桂浆”的记载。到了清代,中秋节饮桂花酒已成为既定习俗。

文学典故: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中秋喝桂花酒的描写,这些文学典故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桂花酒与中秋节的联系,使得喝桂花酒在中秋更具文化底蕴。

文化意义和营养价值

团圆和吉祥:桂花糕作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和吉祥。桂花糕的主要成分包括糯米和桂花,这些天然食材不仅口感好,还富含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养生之道:桂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而糯米则具有补中益气、暖胃止汗等功效,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历史传承

传统习俗:桂花糕的制作和食用与唐代以来的传统习俗有关。人们在中秋一边登台赏月一边饮酒,并食用桂花糕,称之为月影,这也是一种古老的传统。

传说故事:桂花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关于杨升庵的传说。相传杨升庵在梦中被魁星引领上月宫摘桂,醒来后书房里充满了桂花的香气。后来,杨升庵进京赶考并成功考中状元。到了明朝末年,咸宁地区的一个小贩刘吉祥从杨升庵的书斋中得到启示,开始制作桂花糕,这种糕点因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迅速受到人们的喜爱。

寓意

富贵吉祥:桂花糕的“桂”字与“贵”谐音,寓意富贵吉祥,象征着收获和好运。

幸福美满: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品尝一块传统的桂花糕,不仅能满足味蕾,还能感受到浓郁的中秋氛围。

中秋喝桂花酒和吃桂花糕的习俗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团圆、幸福美满的美好愿望。这些传统习俗在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家庭的重视。

桂花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背景。以下是对桂花酒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的详细阐述:

历史渊源

古代文献记载:桂花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东周时期。屈原在《九歌·东皇太一》和《九歌·东君》中分别写道:“奠桂酒兮椒浆”和“援北斗兮酌桂浆”,这些都是关于桂花酒的最早记载。

唐宋时期的发展:到了唐代,桂花酒的制作技艺已经相当成熟。宋代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提到唐代诗人刘禹锡传信方有桂浆法,善造者暑月极美,说明桂花酒在唐宋时期已经广受欢迎。

明清时期的繁荣:明代时,酿制桂花酒的技艺达到了高峰。清代《北野抱甕录》对桂花的香气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进一步体现了桂花酒在当时的文化地位。

文化背景

中秋节的传统饮品:桂花酒与中秋节紧密相连,成为中秋节庆祝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秋节饮桂花酒的习俗,寓意着团圆和祝福,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文学作品中的赞美:历代诗人对桂花及其酒品进行了大量吟咏,如杨万里、宋之问等人的诗句,展现了桂花酒在文学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宫廷与民间的喜爱:桂花酒不仅在民间广受欢迎,还深受宫廷贵族的喜爱。康熙皇帝就是桂花酒的忠实拥趸,宫廷中的桂花酒制作工艺也相当讲究。

桂花糕是一种传统的江南甜点,以其香甜软糯、入口即化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喜爱。以下是几种桂花糕的制作方法和所需食材:

方法一:传统桂花糕

食材准备:

糯米粉:250克

白砂糖:80克

清水:约220毫升

桂花酱:40克

白芝麻:10克

食用油:少许

制作步骤:

1. 自制桂花酱:

新鲜桂花:100克

冰糖:80克

清水:50毫升

柠檬汁:5毫升

将新鲜桂花洗净,控干水分,放入干净无水无油的容器中。

将冰糖和清水在小火上熬成糖浆,待冰糖完全融化且稍有粘稠感时关火。

等糖浆温度降至60度左右时,加入柠檬汁搅拌均匀,然后倒入桂花中,轻轻拌匀,密封保存,常温腌制3天后转入冰箱。

2. 桂花糕制作:

糯米粉过筛。

清水中加入白砂糖搅拌至完全融化,分三次将糖水倒入糯米粉中,每次都要搅拌均匀。

加入30克桂花酱拌匀,保留10克用于最后装饰。

将搅拌好的米浆倒入模具中(提前刷一层薄油防粘)。

蒸制时用中小火,水开后计时15分钟。

蒸好后不要立即开盖,焖5分钟再开盖。

晾至微温时,撒上白芝麻和剩余的桂花酱,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方法二:简易桂花糕

食材准备:

糯米粉:200克

粘米粉:50克

白砂糖:50克

干桂花:10克

蜂蜜:适量

清水:250毫升

植物油:少许

制作步骤:

1. 调制桂花糖水:

在一个小锅里,倒入250毫升清水,加入白砂糖和干桂花,开小火慢慢煮,直到糖完全融化,桂花的香气飘出来,水色变成淡淡的金黄色。煮好后,关火,过滤掉桂花渣,留下清澈的桂花糖水备用。

2. 调和面糊:

将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均匀,倒入一个大碗中。

慢慢加入桂花糖水,一边倒一边搅拌,直到面糊变得细腻、没有颗粒。

3. 装模蒸制:

取一个蒸盘或模具,刷上一层植物油,防止桂花糕粘底。

将调好的面糊倒入模具中,用刮刀抹平表面。

将模具放入蒸锅,大火烧开后转中火,蒸25-30分钟。

4. 冷却装饰:

蒸好后,不要立即开盖,焖5分钟再开盖。

晾至室温后,可以在表面刷上一层蜂蜜,再撒上一点干桂花装饰。

方法三:江南桂花糕

食材准备:

糯米粉:250克

桂花酱:50克

白砂糖:80克

清水:200毫升

玉米油:20毫升

干桂花:少许(装饰用)

制作步骤:

1. 调制面糊:

将糯米粉倒入大碗中,慢慢加入清水,搅拌均匀,注意要边加水边搅拌,以免形成面疙瘩。

加入桂花酱和白砂糖,继续搅拌至完全融合。

倒入玉米油,再次搅拌均匀。

2. 过筛准备蒸锅:

将面糊过筛,准备蒸锅,水烧开后倒入模具。

3. 蒸制:

将模具放入蒸锅,盖上锅盖,中火蒸30分钟。

4. 冷却定型:

蒸好后,不要着急取出,先关火,焖5分钟,再取出放凉。

5. 切块装盘:

等桂花糕完全冷却后,用刀切成小方块,最后撒上一些干桂花点缀。

中秋佳节除了桂花酒和桂花糕,还有许多传统食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秋节传统食品:

1.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象征,月饼是家家户户必备的食品,象征团圆和美满。

2. 糯米糍粑:在四川等地,人们会在糍粑中加入桂花,制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黄豆面和白糖食用,味道香甜可口。

3. 田螺:中秋前后是田螺肥美的时候,吃田螺寓意着明目和转运。

4. 柚子:柚子在中秋节期间非常受欢迎,因其“柚”与“佑”谐音,寓意着月亮的保佑和家人的平安健康。

5. 石榴:石榴因其多籽和鲜艳的颜色,象征着多子多福和团圆,是中秋节常见的供品。

6. 芋头:在南方地区,中秋节吃芋头寓意着辟邪消灾和富余,常见的做法有拔丝芋头和芋头蒸排骨。

7. 莲藕:莲藕在中秋节期间被用来制作“藕盒子”,象征着团圆和思念,江浙一带尤为流行。

8. 南瓜:在江南地区,中秋节吃南瓜象征着丰收和吉祥,常见的做法有南瓜饼。

9. 菱角:菱角在中秋节期间也非常受欢迎,因其谐音“伶俐”,寓意着聪明伶俐,常见的吃法是煮汤或炒食。

10. 板栗:板栗在中秋节期间被赋予了丰收和富足的寓意,常见的做法有炒栗子或糖炒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