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后什么时候开始数九 过后第一天

天沁

冬至后数九的开始日期是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而不是冬至当天。数九的具体时间段从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直到九九八十一天结束。数九寒天通常在三九和四九时最冷。

冬至后什么时候开始数九 过后第一天

冬至逢壬日

数九的开始:数九寒天从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开始计算。壬日是指干支纪法中带有“壬”字头的那一天。

历史记载:梁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这表明至少在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数九这种方法来计算冬季的长度。

冬至当天

另一种说法认为数九是从冬至当天算起,但这种算法较为简化,主要用于方便记忆。

每九天的计算

数九结构:数九寒天从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依次称为一九、二九、三九,直到九九八十一天结束。

时间段划分:一九:2024年12月21日至2024年12月29日;二九: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1月7日;三九:2025年1月8日至2025年1月16日;四九:2025年1月17日至2025年1月25日;五九:2025年1月26日至2025年2月3日;六九:2025年2月4日至2025年2月12日;七九:2025年2月13日至2025年2月21日;八九:2025年2月22日至2025年3月2日;九九:2025年3月3日至2025年3月11日。

最冷时期

三九天:通常在三九和四九时最冷,这段时间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气候特点:在三九和四九期间,气温会降到很低,大地冰封,符合“水冰地坼”的描述。

养生建议

饮食调养:在数九寒天中,尤其是三九四九这样最冷的时期,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和养生。可以多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如鸡汤、豆类、牛羊肉等,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和免疫能力。

起居养生:早睡晚起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适当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方式,也能帮助身体保持健康。

民间传说

小九斗恶龙: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少年小九如何战胜九只恶龙,赶走了寒冷,带来了温暖。这个故事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和信心。

数九歌:各地有不同的九九歌,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后数九的开始日期是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而不是冬至当天。数九的具体时间段从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直到九九八十一天结束。数九寒天通常在三九和四九时最冷。数九不仅是一个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智慧。通过数九,人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活和农事活动。

冬至后数九的日期如下:

一九:2024年12月21日-2024年12月29日

二九: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7日

三九:2025年1月8日-2025年1月16日

四九:2025年1月17日-2025年1月25日

五九:2025年1月26日-2025年2月3日

六九:2025年2月4日-2025年2月12日

七九:2025年2月13日-2025年2月21日

八九:2025年2月22日-2025年3月2日

九九:2025年3月3日-2025年3月11日

数九寒天期间,我国各地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这些习俗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也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九寒天民间习俗:

1. 唱九九歌:九九歌是数九期间最为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它通过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从一九到九九的天气变化和自然景象,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

2. 画九九消寒图:消寒图是古人用来记录冬至后天气变化的一种工具,常见的有梅花消寒图和圆圈消寒图。每天根据天气情况在图上染色或记录,直到九九八十一天结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3. 写九:写九习俗通常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或“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等九字,每个字九笔,每天填写一笔,记录天气情况,也是一种有趣的气象记录方式。

4. 吃饺子:在北方,冬至吃饺子是一种重要的习俗,寓意着温暖和团圆,也是数九寒天期间的一种独特饮食文化。

5. 祭拜天公:在农历腊月初九,人们会祭拜天公,祈求新的一年事业顺利,生活幸福。

这些习俗不仅帮助人们度过了漫长的寒冬,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

“数九”期间,天气寒冷,正是养生的好时机。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生方法:

起居调养

早卧晚起:尽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养护阳气。

多晒太阳:在晴朗的冬日,外出晒太阳,不仅可以驱散寒意,还能补益阳气、温通经脉。

饮食调养

温补食物:适当多吃些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红参、龙眼肉等,有助于身体御寒。

避免过补:虽然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但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上火。

运动锻炼

适度运动:选择一些和缓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

注意保暖:运动时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受寒。

情志调养

静心少虑: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忧郁,影响身体健康。

增加社交: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保持心情愉悦。

穴位调养

艾灸穴位:艾灸具有温通经脉、祛风散寒、活血助阳等功效,可以艾灸小腹部、上腹部、腰部等穴位,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推按后腰:通过推按腰眼穴,可以温煦肾阳、调畅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