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古诗4句

天沁

五月初五,粽子飘香,龙舟竞渡,家家户户门楣插艾草。这热闹的端午时节,古人早把诗写进了风里,四句短诗,藏着千年情意。

端午节古诗4句

1. 粽子香里念故乡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小时候总听老人说,端午是为纪念屈原。可直到背了这句诗才懂,原来粽叶包裹的不只是糯米,还有老百姓对诗人的心疼。你看那汨罗江边的龙舟,划得越急,越像在追一个回不来的魂。

2. 艾草青青驱邪忙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门前挂的艾草叶子搓一搓,清苦味儿能赶走蚊虫,就像这首诗里说的“处处忙”——大人忙着辟邪,小孩忙着偷吃还没凉的粽子。现在城里人买现成的香囊,倒少了摘艾草时扎手的乐趣。

3. 龙舟鼓声震山河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这诗画面多带劲!江上的鼓点能把人心脏震得咚咚跳,岸边小孩骑在爸爸脖子上喊加油。输赢不重要,关键是那股子劲儿——桨片砸起的水花里,溅着的全是活生生的热闹。

4. 五彩绳系平安愿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奶奶说五色丝线能防蛇咬,非给我手腕缠成彩虹。现在想想,哪是怕蛇呢?分明是把“长命百岁”的愿望,拧成一根温柔的绳。可惜现代人图省事,改发红包表情包了。

这些古诗像老粽子,拆开层层苇叶,里头是粘稠的甜。如今端午被包装成“小长假”,但只要读到“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舌尖就自动泛起儿时碱水粽的味儿——原来诗句早把文化,腌进了我们的骨头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