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知道除夕到底是几月几号吗?"老王一边包着饺子,一边突然问我这个问题。我愣了一下,心想这问题简单,可仔细一想,好像每年日期都不太一样啊。这不,我赶紧掏出手机查了查,这才恍然大悟。
除夕是腊月最后一天
没错,除夕其实就是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咱们中国人过年都是按农历算的,所以除夕的日期在公历上每年都不一样。比如2023年的除夕是1月21日,2024年就变成了2月9日,2025年又是1月28日。为啥会这样呢?因为农历和公历的计算方法不一样嘛。
记得小时候,奶奶总说:"除夕夜,守岁到天亮,来年才能平平安安。"那时候不懂,就觉得能熬夜特别开心。现在想想,除夕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意义真是太重大了。
为啥叫"除夕"?
"除"是除去、送走的意思,"夕"就是夜晚。合起来就是"送走旧年的最后一夜"。这个叫法可有年头了,据说从周朝就开始这么叫。想想也挺有意思的,咱们中国人连给日子起名字都这么讲究。
我妈总说:"除夕这天,再忙也得把家里打扫干净,这叫'除旧布新'。"确实,你看家家户户这天都在大扫除、贴春联、准备年夜饭,忙得不亦乐乎。
除夕都干啥?
说到除夕的活动,那可多了去了。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吃完饭,小孩等着发压岁钱,大人则开始准备守岁。现在有了春晚,大家又多了一项活动——边看春晚边吐槽。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小时候放鞭炮。那时候除夕夜,鞭炮声能从傍晚一直响到初一早上。现在很多地方不让放了,总觉得少了点年味。不过为了环境,也能理解。
除夕的讲究
除夕这天讲究可多了。比如不能说"死"、"坏"这些不吉利的字眼;饺子破了不能说"破了",得说"挣了";鱼不能吃完,得留一点,叫"年年有余"。
我奶奶还特别讲究,除夕夜不让扫地,说是会把财运扫走。水也不能往外泼,得等过了初一再说。这些老规矩现在年轻人可能不太在意了,但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除夕的意义
说到底,除夕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团圆。不管多远多忙,这一天大家都想方设法回家。记得有年春运,我在火车站看到那么多人扛着大包小包往家赶,就为了赶上除夕的年夜饭,那场景真让人感动。
现在生活好了,年夜饭在饭店吃的也不少。但我觉得,还是在家吃更有味道。一家人忙忙碌碌准备饭菜,虽然累,但那种温馨的感觉,是花钱买不到的。
所以啊,除夕到底是几月几号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天,我们都能放下工作,和家人团聚,开开心心迎接新的一年。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