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几点几分 2025年什么时候

天沁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了解2025年处暑的具体时间和相关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节气的变化和相关的民俗活动。

今日处暑几点几分 2025年什么时候

2025年处暑开始和结束时间

开始时间:2025年处暑的开始时间是8月23日4点33分35秒。

结束时间:2025年处暑的结束时间是9月7日16点51分41秒。

2025年处暑的农历时间

2025年处暑对应的农历时间是七月初一。

气温变化

气温下降:处暑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接受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热量散失加快,导致气温开始明显下降。

昼夜温差增大:处暑期间,昼夜温差显著增大,白天气温仍较高,但夜晚气温迅速下降。

降雨和湿度

降雨增多:处暑时节,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南退和北方冷空气的逐渐增强,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雨季的后半段,即秋雨绵绵的阶段。

气候干燥:尽管降雨增多,但总体上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趋向干燥。

传统习俗

祭祖和迎秋: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七月半”或“中元节”,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扫墓祭拜,表达对祖先的缅怀之情。

放河灯:放河灯是处暑时节的一项古老习俗,尤其在江南水乡更为盛行,人们制作精美的河灯,内放蜡烛或油灯,夜晚时分将其放入河中,任其随波逐流。

开渔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一带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饮食文化

吃鸭子:处暑时节,民间有吃鸭子的习俗,鸭肉性凉味甘,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非常适合在干燥的秋季食用。

煎药茶:处暑时节,气温虽有所下降,但白天仍可能较为炎热,加之秋季干燥易上火,因此人们有煎制药茶的习惯,药茶通常由多种中草药配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提神醒脑等功效。

饮食调养

滋阴润燥:处暑时节,空气干燥,应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蜂蜜、银耳等,少吃辛辣食物,以防秋燥伤肺。

适当运动:处暑之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加大,适合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强身体适应能力。

起居调养

早睡早起:处暑后,自然界的阳气趋于内敛,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应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适当午睡:处暑时节,适当午睡有助于缓解秋乏,保持精力充沛。

2025年处暑的具体时间是8月23日4点33分35秒开始,9月7日16点51分41秒结束。处暑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降雨增多但气候干燥。处暑期间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祭祖、放河灯和开渔节,饮食上建议滋阴润燥,适当运动和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处暑的气候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气温下降:处暑节气标志着炎热天气的结束,气温开始逐渐下降。这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增强,导致气温走低。

2. 秋高气爽:在冷高压的控制下,天气变得干燥,空气清新,形成了秋高气爽的天气。这种天气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尤为明显,标志着一年中最美好的天气的开始。

3. 秋老虎:在南方地区,处暑后仍可能出现短期的高温天气,这就是所谓的“秋老虎”。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8月底到9月初,持续时间不等,可能会带来连续的高温天气。

4. 昼夜温差大:处暑期间,昼夜温差变大,早晚凉爽,中午仍然炎热。这种温差变化使得人们需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以防感冒。

5. 降水减少:处暑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减少,空气湿度降低,天气变得干燥。这种气候特点容易导致皮肤和口鼻干燥,需要注意润燥。

6. 雷暴活动较多:在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处暑期间雷暴活动仍然较为频繁,尤其是在9月,雷暴天气比炎热的夏季有所减少,但仍然需要注意防范。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标志着炎热夏季的结束和凉爽秋季的开始。以下是处暑期间的一些传统习俗:

1. 吃鸭子: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老鸭味甘性凉,适合润肺健脾、清热生津。北京人通常会在处暑这天购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则有将做好的鸭子菜送给邻居的习俗,寓意“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2. 放河灯:处暑前后,民间会举行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人们会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以悼念逝者并祈求平安。

3. 开渔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会举行盛大的开渔节,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

4. 煎药茶:处暑期间,两广地区有煎药茶的习俗。家家户户会到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煮凉茶,以清热、去火、除肺热。

5. 拜土地爷: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

处暑后,天气逐渐转凉,养生变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处暑后养生的建议:

起居

早睡早起:处暑后,应逐渐调整作息时间,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阴阳变化,养阴护阳。

适当午睡:中午适当午睡,有助于缓解秋乏,恢复体力。

穿着

注意保暖:处暑后,昼夜温差较大,早晚凉爽,应适当增加衣物,尤其是保护好腹部,避免受凉。

适宜凉爽: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当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

饮食

滋阴润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水分的食物,如葡萄、蜂蜜、百合、莲子等,以补充人体津液,防止秋燥。

少吃辛辣:减少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秋燥。

推荐食物:如秋梨、柚子、莲藕、百合、鸭肉等,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

运动

适当运动:处暑后,可多安排户外运动,如快走、登山、打球等,以排除体内湿热,提高抵抗力。

避免过度:运动量不宜过大,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过多,损伤阳气。

情志

情绪平稳:秋季容易引发悲伤情绪,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与自然亲近,进行深呼吸等放松活动,以安神定志。

其他

保持环境湿润:秋季空气干燥,可在室内放置加湿器,或通过饮食、泡澡等方式保持身体和环境的湿润。

避免过度使用空调:适当减少空调使用,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