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为什么不要20层 楼层太高不保温

天沁

买房时,许多人避免选择20层以上的楼层,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些楼层在保温性能上存在明显不足。以下将详细解释为什么20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在保温方面存在问题。

买房为什么不要20层  楼层太高不保温

通风与保温的平衡

高层住宅由于通风效果好,空气流通性强,但这也意味着保温性能较差。冬天气温低时,高层住宅容易受到冷风的侵袭,保温效果不佳。

高层建筑的外墙保温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和耐久性,以确保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使用安全。

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

目前常用的外墙保温材料包括XPS板和EPS板。XPS板因其较高的抗压强度和优异的抗水性能,更适合高层住宅。

EPS板虽然成本较低,但其抗压强度较差,容易受损,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可能无法满足抗风压和结构要求。

保温层的施工质量

高层住宅的保温层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其保温效果。如果保温层施工不规范,可能会导致保温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保温材料脱落等问题。

严格的施工管理和材料质量控制是确保高层住宅保温性能的关键。

电梯依赖

高层住宅的居民对电梯的依赖性极高,一旦电梯出现故障或停电,居民将面临上下楼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者来说,更是增加了生活的困扰。

电梯的维护成本也较高,特别是老旧电梯的维修和更换费用,进一步增加了居民的经济负担。

高峰期出行困难

在早晚高峰期,电梯使用频次高,等待时间长,导致居民出行不便,尤其是对于需要赶时间的情况,如上班、就医等。

高层住宅的疏散通道和楼梯设计也需要符合消防安全标准,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

火灾逃生难度

高层住宅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逃生难度较大。消防设备的覆盖范围有限,疏散通道可能不畅,增加了火灾逃生的风险和难度。

高层住宅的建筑材料和消防设施的选择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应对。

其他安全隐患

高层住宅还可能存在电线老化、燃气泄漏等电气安全隐患,以及电梯故障、防盗系统不完善等其他安全隐患。

高层住宅的公共设施维护成本高,如电梯、供水系统、消防设备等,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20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在保温性能、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些因素使得高层住宅在居住体验和长期居住价值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许多购房者在选择楼层时会避免选择过高的楼层。

20层的高层住宅优缺点如下:

优点

视野开阔:高层住宅提供了极佳的视野,能够俯瞰周围的美景,享受开阔的视野。

采光良好:高层住宅的采光效果通常优于低层住宅,室内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然光线。

通风顺畅:高层住宅的通风条件较好,有助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噪音较小:由于距离地面较远,高层住宅的噪音污染相对较小。

空气质量高:高层住宅的空气质量通常优于低层住宅,因为空气中的污染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私密性较好:高层住宅的私密性相对较好,不容易受到邻居或路人的打扰。

缺点

对电梯依赖性强:高层住宅的出行高度依赖于电梯,一旦电梯出现故障,出行将变得非常不便。

逃生难度大:在发生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时,高层住宅的逃生难度较大,消防救援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水压不足:高层住宅在用水高峰期可能会出现水压不足的情况,影响正常生活。

风噪问题:高层住宅在刮风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风噪,影响居住舒适度。

居住成本高:高层住宅的物业管理费、电梯维护费等通常较高,增加了居住成本。

公摊面积大:高层住宅的公摊面积通常较大,实际使用面积相对较小。

高层住宅的保温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外墙保温技术:外墙保温是高层建筑保温的重点,常用的方法包括外挂式保温、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以及喷涂硬泡聚氨酯复合保温技术等。这些方法通过在墙体外侧悬挂保温板材、使用专用粘结剂固定聚苯板以及现场喷涂硬泡聚氨酯,形成连续的保温层,有效减少热量流失。

2. 屋面保温技术:屋面是另一个关键保温部位,常用的屋面保温技术包括正铺法和倒铺法。正铺法即在防水层之上直接铺设保温材料;倒铺法则将防水层置于保温层之下,以提高防水效果并减少热量散失。

3. 门窗节能技术:门窗是建筑热量交换的主要通道,采用断桥铝窗、中空玻璃等技术,可以减少热量的传导和流失。合理设计窗户位置和大小,以降低太阳辐射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4. 内部管理措施:加强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检测与维护,定期进行建筑能耗评估,优化空调系统等。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整建筑内部环境,以实现最佳的节能效果。

5. 被动房技术:采用被动房建筑体系,包括高气密性、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以及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和节能效果。

购房时选择合适的楼层是一个重要的决策,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下是一些关键点,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1. 考虑家庭成员需求:

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低楼层更为适合,方便出行和紧急情况下的逃生。

年轻人:可以选择稍高一些的楼层,享受更好的视野和通风条件。

2. 楼层总数和电梯数量:

好的楼层通常位于总楼层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处。

电梯数量和质量也很重要,高层住宅需要至少两部电梯以确保便利性。

3. 采光和通风:

选择楼层时要考虑采光问题,低楼层可能受到周围建筑物的遮挡。

高楼层虽然采光好,但过高的楼层可能会受到风力影响。

4. 噪音和安全性:

低楼层更容易受到外界噪音干扰,而高楼层则可能受到风声或高层建筑之间的共鸣声影响。

高层住宅的逃生难度较大,需考虑消防安全。

5. 价格因素:

通常情况下,中间楼层的价格较高,顶层和底层的价格相对较低。

6. 周边环境:

周边环境对居住体验有很大影响,选择楼层时要考虑周边是否有噪音源或景观。

7. 避免极端楼层:

底层和顶层通常存在一些不便之处,如潮湿、漏水、噪音等问题。

8. 个人偏好:

有些人喜欢安静,可能会倾向于高楼层;而有些人恐高,或者担心电梯故障,就会选择低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