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牙日是一个旨在提高公众口腔健康意识的节日,确定在每年的9月20日。以下是关于全国爱牙日的详细信息。
设立背景
龋病和牙周疾病的严重性:龋病和牙周疾病是损害中国人民群众口腔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更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据统计,中国约有6-7亿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其中以患龋病为最多,人均有2只龋齿以上,全国约有20多亿只龋齿;牙周疾病患病率高达80%。
预防为主的政策导向:为了加强口腔预防工作,落实预防为主方针,1989年由国家卫生部等九个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
宗旨
普及口腔健康知识:通过爱牙日活动,广泛动员社会的力量,在群众中进行牙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口腔健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建立口腔保健行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
增强口腔保健意识:通过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口腔健康意识,使人们认识到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从而更加重视口腔健康,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日期
全国爱牙日定在每年的9月20日。
意义
提升口腔健康水平:通过设立全国爱牙日,国家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普及口腔保健知识,提升人民群众的口腔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
促进口腔健康行为:全国爱牙日不仅传播知识,还鼓励人们采取实际行动,如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定期口腔检查等,建立健康的口腔保健行为。
宣传活动
多样化的宣传活动:全国爱牙日的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包括讲座、展览、义诊等,旨在向公众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包括正确的刷牙方法、牙病防治知识、口腔保健习惯等。
重点人群的针对性宣传:宣传活动特别关注儿童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群等特殊群体的口腔健康,通过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这些群体的口腔健康水平。
活动内容
全生命周期口腔保健:宣传强调全生命周期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方法。
具体保健措施:推广定期口腔检查、使用含氟牙膏、窝沟封闭、牙线清洁等措施,帮助公众建立科学的口腔健康观念和行为。
全国爱牙日定在每年的9月20日,旨在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增强公众的口腔保健意识,促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活动和具体的保健措施,全国爱牙日为提高全民口腔健康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爱牙日的设立背景和目的如下:
设立背景
口腔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在中国,龋病和牙周病患者众多,口腔保健的人力、物力、财力十分有限。据调查,中国约有6-7亿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其中以患龋病为最多,人均有2只龋齿以上,全国约有20多亿只龋齿;牙周疾病患病率高达80%。
儿童和青少年的高发病率:龋病和牙周疾病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及生长发育有着严重危害。例如,7-9岁乳牙患龋率城市为79.60%,农村为85.50%;12岁恒牙龋患率城市为45.90%,农村为31.60%。
设立目的
普及口腔健康知识:通过爱牙日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在群众中进行牙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口腔健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
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建立口腔保健行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解决牙病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建立爱牙日是加强口腔预防工作,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举措。
预防牙周病可以通过以下日常习惯来实现:
1.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至少2分钟,使用Bass(巴氏)刷牙法等方法,选择小头软毛的牙刷。饭后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必要时使用牙间隙刷。
2. 定期洗牙: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去除牙结石和牙菌斑,预防牙周病的发生。
3. 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限制高糖和高淀粉的食物和饮料,限酒,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4. 定期口腔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口腔问题。
5. 使用牙周保健工具:如牙线、牙间隙刷、冲牙器等,帮助清除难以到达的部位的食物残渣和菌斑。
6.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紧咬牙、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压力。
全国爱牙日的宣传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口腔健康知识讲座:邀请口腔专家进行讲座,为广大市民普及口腔健康知识。
2. 口腔健康咨询:组织口腔医生为市民提供免费口腔咨询,解答口腔问题。
3. 口腔健康宣传展:通过展板、宣传册等形式,展示口腔健康知识,提高大众口腔健康意识。
4. 口腔健康体验活动:组织市民参观口腔医院,了解口腔治疗过程,体验口腔健康护理。
5. 口腔健康公益活动:开展口腔健康公益义诊,为市民提供免费口腔检查和治疗方案。
6. 口腔健康趣味活动:举办口腔健康知识竞赛、口腔健康绘画比赛等,让市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口腔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