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是阴历还是阳历?公历和农历的区别在哪儿

天沁

公历是阳历。

公历是阴历还是阳历?公历和农历的区别在哪儿

一、公历(阳历)

1. 定义与依据

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一个回归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的长度约为365.2422天。为了方便纪年,通常规定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闰年是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或者能被400整除的年份)。

2. 月份天数规律

公历中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有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有30天;2月比较特殊,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二、农历(阴历,实际是阴阳合历)

1. 定义与依据

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它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同时又考虑太阳回归年的周期。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约为29.5306天,所以农历的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

2. 月份天数规律

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小月的设置不像公历那样有固定的规律。它依据月相变化,由专门的历法计算确定。

3. 闰月设置

为了使农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会设置闰月。一般19年中设置7个闰月。当农历某年某月之后又出现相同的月份时,这个重复的月份就是闰月。例如,某年有两个四月,第二个四月就是闰四月。

三、公历和农历的区别

1. 年的长度

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天,比较固定地反映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

农历平年一般有354或355天,闰年有383或384天(因为农历闰月等因素),其年的长度根据设置闰月等情况有所不同,主要兼顾太阳和月亮运行周期。

2. 纪年起始

公历纪年起源于西方,目前国际通用,以诞生之年作为公元元年。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纪年起始于干支纪年法等多种古老方式,如2025年为农历乙巳年。

3. 节日安排依据

公历中的节日,如元旦(1月1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等,多是为了纪念特定的历史事件或具有国际意义的人和事。

农历中的节日则更多地与农事、天文现象、传统习俗等相关。例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与岁首相关;清明节是根据节气确定日期(一般在公历4月4 - 6日,但本质上是农历中与农业节气相关的节日);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与纪念屈原等传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