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出家的条件不仅严格而且多样。以下将详细介绍五台山出家的基本条件、剃度条件、剃度程序以及寺院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基本身体健康要求
身体健康:申请出家者需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严重疾病如艾滋病、多种皮肤病等。
四肢健全:身体不能有严重残缺,如缺手缺脚、瘫痪等。
精神健全:无精神病史,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等。
年龄和家庭背景要求
年龄要求:一般要求年满17岁以上,60岁以下。
家庭背景:需获得父母或监护人的书面同意,并携带相关证明材料。
其他要求
无不良嗜好:如抽烟、酗酒、等。
无法律纠纷:没有正在进行的刑事诉讼或严重的法律问题。
基本剃度条件
年龄和婚姻:申请者必须年满18周岁,未婚,无婚姻关系。
信仰和品行:信仰佛教,遵纪守法,品行端庄,有一定文化基础。
剃度仪式要求
剃度师资格:剃度师必须是如法受戒十夏以上、爱国爱教、品德优良的僧人。
仪式程序:包括导引求度者见住持、启白、请师、开导、请圣、辞谢四恩、忏悔、灌顶剃发等步骤。
申请与面试
申请:向寺庙提出出家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面试:通过一系列面试考核,包括佛教教义理解、道德品质考察以及身体条件检查。
剃度仪式
剃度仪式程序:包括导引求度者见住持、启白、请师、开导、请圣、辞谢四恩、忏悔、灌顶剃发等步骤。
仪式意义:剃度不仅是外在特征的变化,更是断除烦恼、表明出家决心的象征。
食宿条件
住宿:寺院提供住宿,每四个人一间房,室内有单独卫生间,空调等设施。
饮食:寺院提供一日三餐,三菜一汤一水果,杜绝浪费。
日常活动
诵经和修行:出家后需学习佛教经典,参与日常的诵经、念佛等活动,逐步提高修行层次。
戒律:需严持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二百五十条戒律。
五台山出家的条件严格且多样,涵盖身体健康、年龄、家庭背景、信仰和品行等方面。剃度出家不仅需要满足基本条件,还需经过严格的剃度程序和仪式。出家后的生活以诵经和修行为主,需严格遵守佛教戒律。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为有志于修行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
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寺庙。以下是一些最值得参观的五台山寺庙:
1. 佛光寺:被誉为“亚洲佛光”,是五台山乃至全国佛教建筑的瑰宝。寺内的东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2. 显通寺:作为五台山的开山祖寺,其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75年),原名大孚灵鹫寺。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寺内珍藏着大量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
3. 塔院寺:因院内耸立的大白塔而得名,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白塔全称释迦牟尼舍利塔,拔地而起,高耸入云,是五台山群寺中的一大亮点。
4. 菩萨顶:位于灵鹫峰上,是五台山黄庙的首府庙,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菩萨顶金碧辉煌的建筑风格,凸显了它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5. 殊像寺:因供奉文殊菩萨像而得名,是五台山四大佛教名刹之一。殊像寺大殿文殊阁内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
6. 南山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南侧,距镇约2公里。该寺始建于元代,整个寺院依山而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南山寺的石雕和泥塑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7. 龙泉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南5公里九龙岗山腰,因泉曰龙泉而得名。龙泉寺原为杨家将家庙,寺内的石雕艺术最多、最繁、最佳,世所罕见。
8. 碧山寺:位于台怀镇东北2公里北台山麓,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寺。所谓十方,是指凡出家僧人和四方居士到此,都可以免费食宿。
9. 金阁寺:位于五台山南台之北,中台之南,除五座台顶的寺庙建筑外,金阁寺所处的地势最高,海拔1900米。金阁寺内有1000多尊佛教塑像,包括高17.7米的千手观音铜像。
10. 黛螺顶:位于五台山台怀寺庙中最高之处,通往黛螺顶有三条路可行,可以骑马、坐索道,还可以登1080级台阶的“大智路”。黛螺顶是五台山历史悠久的一座古刹,寺院内供奉着五方文殊菩萨。
五台山出家需要准备以下物品:
1. 证件:身份证、银行卡、行驶本、驾驶证等。
2. 服装:适合当地气候的衣物,如厚衣裤、T恤、内衣、袜子、休闲鞋、拖鞋、帽子、墨镜、手套等。
3. 背包:适合徒步的背包,如登山包、双肩包、腰包或随身挎包。
4. 生活用品:洗漱用品、卫生用品、帐篷(如果需要露营)、睡袋、充气枕、床单等。
5. 餐饮:水壶、方便面、压缩饼干、巧克力、牛肉干等方便食品。
6. 药品:常用药品如肠胃药、感冒药、维生素片、润喉片、止血绷带、创可贴、外伤药、消炎药等。
7. 摄影设备:相机、镜头、三角架、麂皮、摄影包及防水罩等。
8. 通讯导航:手机、充电器、电池、手台及充电器、GPS导航等。
9. 其他:拜垫、黄布或空白黄旗幡、大可乐瓶(用于接山泉水)等。
五台山出家人的日常生活是规律且清苦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起床与早课:凌晨三点半起床,四点开始早课,诵读《楞严咒》、《大悲咒》等经文。
过堂:早上五点半用早斋,食物简单,以支持修行。
学习与修行:上午和下午分别进行集体学习和个人的修行、劳动。
晚课:晚上七点半开始,诵经礼佛,结束于九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