僜人部落,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与印度交界的地区,被称为“西藏江南”。尽管他们的人口较少且未被正式列入中国56个民族中,但僜人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习俗。以下将详细介绍僜人部落的一些主要习俗。
一夫多妻制的买卖婚姻
买卖婚姻:过去,僜人的婚姻主要是通过买卖进行的,男方以若干条巴麦牛、猪或猎人的枪等财物,通过媒人向女家求婚。女方身价从一条巴麦牛到十几条巴麦牛不等。
婚后生活:女子成婚后成为丈夫的私有财产,主要负责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没有支配财产的权力。丈夫可以先后买几个妻子,贫户则往往终身不能结婚。
同姓转房婚
转房婚:在一夫多妻的家庭中,丈夫死后,妻子可以转嫁给丈夫的兄弟或侄儿,甚至丈夫的儿子的儿子,但不准转嫁给叔、伯长辈。
现代变化:现在僜人已基本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尽管在一些偏远地区仍存在一夫多妻的现象。
主食和副食
主食:僜人的主食包括玉米、大米和鸡爪谷,粮食加工方式简单,主要用手抓食或用竹勺进餐。
副食:僜人喜欢吃蔬菜、野菜和肉类,春夏季节主要吃辣椒、黄瓜、四季豆等,秋冬季节主要吃白菜、萝卜、南瓜等。
特色饮食
手抓饭:僜人的手抓饭是节庆或招待客人的传统美食,主要原料是米饭和鸡肉,辅以各种香料和佐料,用手抓食。
烟杆:僜人男女都喜欢抽烟,妇女使用的烟杆较长,可以折成二节,烟杆用银或铜质制成。
鬼魂崇拜
敬鬼习俗:僜人信鬼不信神,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相应的“鬼”,会给人带来灾害。每遇疾病、丧葬、生育时,僜人会举行杀牲送鬼活动,以求平安幸福。
丧葬制度:僜人原为屈肢土葬,后来实行火葬,现在又改为土葬,用木板钉成棺木埋入土中,表面不加坟堆。
巫术和祭祀
送鬼祭祀:孕妇在怀孕初期要请巫师“送鬼”,经过一个晚上的念诵,祈祷孕妇生下的孩子聪明漂亮。婴儿出生后,全村停止劳动一天,以示悼念。
宗教活动:僜人的宗教活动主要由巫师主持,祭祀时杀牛宰猪,家人对巫师的招待满意程度决定了祭祀的规模。
传统住房
原始住房:解放前,僜人居住在深山老林,住房以树枝、干草、兽皮等搭建,生产工具主要靠木棍、刀、箭等。
现代住房:现在,僜人大多数已搬到山下台地上居住,使用铁器工具,建起了水泥框架结构的房屋,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服饰文化
传统服饰:僜人妇女的服饰鲜艳美观,上衣短而瘦小,下着长至脚踝的筒裙,头饰挽发髻,插上雕花银簪,耳朵上戴着喇叭状大耳环。
现代变化:现代僜人的服饰逐渐多样化,但仍保留了传统的银饰和耳环等装饰。
僜人部落以其独特的婚姻习俗、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和居住建筑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尽管他们的人口较少且未被正式列入中国56个民族中,但僜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仍然值得深入了解和尊重。
僜人部落的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以下是一些主要特点:
男饰
上衣:僜人男子通常穿对襟无领无扣的长坎肩,长及膝部,有的会穿白衬衣或小背心。
头饰:青年男子用白色布带缠头,年长者用黑色布带缠头。
配饰:左肩斜挎一把长约一尺半、刀把雕刻有花纹的砍刀,右肩斜挎一个装烟竿的挎包。
鞋子:穿棕麻鞋,裤子为白色麻布裤。
女饰
上衣:僜人女子上衣短而瘦小,以黑色为主,加彩色条纹的精美图案,无领、无袖,长及胸,小臂和腰部裸露在外。
裙子:下身着长至脚踝的五颜六色筒裙,筒裙分两层,用布带扎结。
头饰:挽发髻盘于头顶,发髻上插上雕花银簪,额头上戴着雕花刻纹的银片,耳朵上戴着喇叭状大耳环,手腕上戴着银手镯。
围腰:前面配有一块与衣尾同长的围腰,绣花围腰长15至20厘米。
鞋子:节日喜庆时脚穿鞋头翘的绣花鞋。
其他装饰
耳环:僜人成年男女均戴比较大的耳环,认为耳环是一种装饰美,没有大耳孔就不算僜人。
挎包: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棉织成的挎包,挎包色彩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僜人部落的宗教信仰主要是鬼魂崇拜。他们相信自然界中存在各种鬼魂,这些鬼魂会给人带来疾病和灾害。僜人通过祭祀活动来送鬼、禳灾除害,特别是在疾病、丧葬和生育等关键时刻,他们会举行相应的仪式以求平安。
僜人部落的饮食习惯具有以下独特之处:
1. 主食:僜人主要以玉米、大米和鸡爪谷为主食。他们将玉米磨成米粒大小的颗粒,然后与大米混合煮熟,通常与茶或汤一起食用。
2. 烹饪方式:僜人在烹饪时喜欢用水煮蔬菜和肉类,加入辣椒、花椒、大蒜等调料。他们的烹饪方法简单,通常是将食材放入水中煮熟。
3. 手抓饭:手抓饭是僜人在节庆或招待客人时的传统美食。制作手抓饭时,他们会将谷米与切碎的鸡肉或其他肉类内脏混合,辅以姜、葱等调料闷熟,用手捏成团盛在盘子里,再配上几块香喷喷的土鸡块或肉。
4. 独特烹饪技巧:僜人在宰鸡褪毛时不是用开水烫,而是先用手拔,再用火燎,这种方法保留了鸡肉的原始风味,使手抓饭带有返朴归真的野炊风味。
5. 饮料:僜人常用的饮料是黄酒和白酒,黄酒味酸微甜,是解渴的饮料,每日必饮。
6. 饮食习惯:僜人喜欢吃蔬菜、野菜和肉类,食材多取自自然,体现了他们与自然的紧密联系。